第二部 沃土 第三四○章曲径通幽(一)
作品:《太平天国》 昨天晚上的经历,对于身处进退维谷难堪境地的载垣来说,怕是后半生都很难再会忘却了。
曾国藩、赛尚阿晚饭前来到了他的下榻处,极力邀请他和他的代表团全体成员,去出席由济南市副市长孔昭慈做东的一个招待会。当时的载垣说起来真是不太想去,他和杜翰那些人不一样,人家都是没心没肺、吃喝两不耽误。可他呢?天大的重任在身,却天天置身于茫然之中,他无时无刻不在上火,火都上大了,哪里还有什么品尝美味佳肴的心思?不过,最后推辞再三,只是碍于盛情,才不得不往。
一进济南市府由“公事衙门”改成的临时大餐室,载垣发觉今晚与平时的宴请不太一样,因为除了大餐室正中有着一个斗大的“寿”字及孔昭慈之外,以洪仁玕为首的太平天国谈判代表团成员几乎都在场久候了多时。疑惑中,再听了洪仁玕说出的一席话,他顿时就怔住了。
“载垣先生,今天是您母亲的诞辰日,奉林主任的指令,我们在这里替您设宴,以示纪念。林主任说,尽管老人家早已过世,但不能忘记是母亲养育了我们这些后人。”
是啊,今天是母亲大人的生日,如果不是他们记得,我怎么倒给忘记了呢?载垣心里发热,脸上发烧。奇怪,怎么他们倒会知道的如此的详细呢?
“请坐吧,载垣先生,”曾国藩挽起载垣来到座位上,“呵呵,我们林主任说了,今天这个日子应该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所以我们的孔副市长就没有请更多的人来。毕竟大家都是站在同一片的土地上,谈判桌上大家是对手,争吵起来了甚至互不相让。但既然下来了,就都该是朋友,也许没准儿哪一天大家还就殊途同归了,和为贵嘛。”
有好的开场,酒宴的气氛也就真的很好。虽然中间杜翰总会时不时地找个岔口,说些不阴不阳的怪话,可真像曾国藩开场说的那样,再没有人去和他真刀真枪的理论,甚至都不去接他的话茬儿。
当僧格林沁与挨着自己的赛尚阿,谈起不久前听法兰西观察团说到的年初太平红军那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说起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受阅红军将士在“为了天朝,前进”的呼喊声中,竟然鸣枪通过检阅台,震撼了各列强前往的观光人员,言谈中不免流露出艳羡。恰恰杜翰又一次阴阳怪气地插话,不屑那个什么“为了天朝前进”的时候,曾国藩终于忍耐不住地笑问了他一句,“要是你当如何去做?”
杜翰撇了曾国藩一眼,“就那几个字,能体现出什么?”又憋了好一会儿,他哼到,“哪天我们组织阅兵操典的时候,我们要组成一个万人的大方阵,用一万条粗汉同时高喝‘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才是我们博大的胸怀。”
杜翰的话顿时引起一片笑声。
“哈哈哈……”曾国藩把一口酒笑喷了。
“怎么,不行吗?”杜翰有些恼怒。
“行,行,当然行。”曾国藩又笑个不停地看看孔昭慈。
孔昭慈笑着摇摇头,好你个杜翰啊,幸亏我们家老祖宗已成了牌位,要是老祖宗就坐在这里,听你这番话还不得给气死过去。“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是随随便便什么场合都可以喊的?
望着杜翰那副傻样子,当时的载垣更是哭笑不得。我的杜大学士啊,您就少来点儿博大吧,堂堂一个大清都被博大到现在这个凄惨样了,还他娘的博,博你个头啊!
“我说杜大尚书啊,亏你也是兵部的主持了。”僧格林沁嘲弄地一撇嘴,“你要是真能用这么一句话把天下喊平了,那你就喊吧。不过我该告诉你,要想得到别人的敬畏,你自己首先要硬起来,而不是依靠乞求。一万人去喊你的那个号子,我怎么听可都听不出什么博大来,倒像是一群臭要饭的在向别人哀求。当然,俄国佬倒是像你这样的人给喊来的,结果呢?他们可不想做你的兄弟,我看他们倒是更想做你孩子的父亲。”
“无知,野蛮!”杜翰腾地站了起来,手里的酒杯重重地在桌子上一顿,脸色通红。
“算了,算了,本来都是说笑,何必当真呢。”曾国藩赶紧起来打圆场,“不要破坏了今天的好日子。僧王对俄国人有气,但也不该就伤了杜先生不是。再说,俄国人是那位败家的女人慈禧给招来的,又不是杜老兄所为。喝酒,喝酒……”
杜翰气囊囊地重新坐下,由于曾国藩帮自己说了句公道话,总算是难得地给了曾国藩一个好眼色。
随着酒宴进行到半酣,“一家人”的气氛就变得更浓厚了。
不知道是借着酒力,还是有意在表示友情,洪仁玕带着善意提醒的口吻告诉了他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沙俄在不算遥远的一个叫克里米亚的地方,几年来被英国、法兰西等国组成的联军打得满地找牙,损失惨重,不得不接受对手们强加给他们的带有屈辱的合约。
紧接着,洪仁玕又大谈起了当今沙俄国内的动荡局面,说起了现今沙俄还存在的类似满清家奴的那种极端落后农奴制度。洪仁玕甚至蔑视地说到,不要看沙俄手中也拿着火枪大炮,可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巨人,不过就是一个蹒跚的病夫,一只纸老虎,他们再也承受不起一场浩大的战争。
此时,坐在僧格林沁旁边的赛尚阿端起酒杯,又劝了僧格林沁一杯酒,话好像是说给僧格林沁一个人,其实却是在给大家听。
“老弟啊,你看得很准啊,沙俄的到来,其实根本没帮助了我们什么,反而是一场大搜刮。想想才两年的时间,虽然表面上他们帮着我们搞了几个洋作坊,可他们拿走了我们多少啊?我们又欠了他们多少啊?就现在大清朝那点儿家底,恐怕几辈子也还不上。他们惹得是民怨沸腾啊。威海卫军港要塞折腾了两年,花了那么多银子,害得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十几二十万百姓变成骸骨,到头来呢?还不是短短的数日之间就灰飞烟灭?天朝红军数万大军长途奔袭威海卫,事先沙俄们竟然得不到丁点儿的消息,难道这不是民心所向的真实写照?”
唉,这场酒宴喝的载垣真不知道到底是个啥滋味儿。
临分别的时候,似乎是有意的安排,曾国藩悄悄地把他拉到一边儿告诉他,俄国人正在试图与天朝方面私下商谈议和的条款,俄国佬是一方面怂恿满清在谈判桌上表现的越强硬越好,一方面却在抛弃满清捞取独自最大的利益。曾国藩无比感慨地劝他好自为之,千万不要做那种被别人卖了还在帮着别人数钱的傻事。
想想看,这位曾经历任过正蓝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御前大臣、阅兵大臣、十五善射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还担任过正蓝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正、宗人府宗令,管理过镶蓝旗觉罗学、太庙袷祭和近支婚嫁、銮舆卫、虎枪营、御枪营、善扑营和崇文门等等的正监督,并且又在道光皇帝驾崩时担负顾命大臣、深受两代皇上恩宠,怎么说也算是见多识广的载垣,面对着如今的所谓盟友,他能不急眼?
一通的发作之后,连载垣自己都没有想到,往常绝对趾高气扬的俄国佬,居然没有半点儿的恼羞成怒,反而最后难得地向他陪起了笑脸。这一刻,载垣完全相信了洪仁玕、曾国藩等人所讲过的话,这些俄国盟友的确不是什么真正巨人。
载垣呆坐了好久,脑子里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娘的俄国佬敢背地里捣鬼,为什么本王就不能去约见一下那位真正能起到主事作用的林主任呢?与其这样僵持下去没有结局,何不另辟蹊径?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我可真是个呆鸟,来济南这么久了,怎么就没有想到过这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