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章节 第四百零四章 家俱企业
作品:《重生为官》 //com//
杰刚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一进门,科长便笑着道:闻局长找你,让你到他办公室去!”
黄杰从来没看见科长对自己笑过,准确点说是从来没见他对比他官职小的人笑过,今天对自己这么热情,这太阳可真是从东南西北一起出来了!
对于科长态度的突然转变,黄杰也没有往心里去,他现在想的就是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这次的调研工作完成好。.>“好,我马上过去!”黄杰说完便又出了办公室,去见闻洪伟。
科长看着黄杰离去的背影,却是暗暗吐了一口,心道:小样,要不是今天一早闻局长亲自过来问你在不在,我用得着这么巴结你?不知道怎么攀上了局长的高枝,便翻脸不认人了!
在闻洪伟的办公室,黄杰看到了昨天自己点的另外三员大将,同时再看看闻洪伟递过来的一张十万元的支票,黄杰对此次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许立将调研的工作布置下去后,便不再操心此事。用人不,人不用!既然自己已经将工作交给黄杰,又给他提供了所有的有利条件,相信他会给自己的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眼下要紧的却是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企业,并让他们到望江投资。仅靠望江现有的这批木材,就算都买了,顶多能解望江一时之急,却仍无法从根本上转变望江的财政状况。只有引进一些知名的家俱企业,借助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品牌效应,将这些木材进行深加工,将他们变成家俱,才能提高附加值,如果能在望江建立起北方最大的家俱生产企业、将望江打造成为北方最大的家俱集散地,望江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贫穷落后地局面。
为将这一想法变为现实,许立又找到了刘洪涛,请刘洪涛帮自己参谋参谋。刘洪涛听了许立的意见,却半天没有开口。全市林业资源丰富,对建立家俱企业确实有着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可如何才能吸引家俱企业落户望江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现在全国知名的家俱企业,别说在望江,就是全省甚至是整个东北也没有几家,大多家俱企业都在南方。而各大家俱企业落户南方也并非没有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在缅甸非法砍伐木材成风,而大多木材又都运进中国,基本上每五分钟就会有一辆运载着15~:非法木材的卡车穿过边境,走私到国内,每年约有一百五十万吨木材非法入境,而这些木材又价格低廉,入境后迅速被各大家俱企业瓜分。正因为有了这么非富而又价底地木材资源,才造就了南方家俱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
另一方面,国内生产的家俱除了内销外,还有大部分被出口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在北方特别是在省内根本没有一个大型地出海口,所以想要出口到外国还是在南方更加便利,这也是家俱企业落户南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洪涛将自己地顾虑说了后。许立想想后却道:“这些家俱企业都在南方对我市打造北方最大地家俱航母却是个有利时机。一旦望江成立家俱企业。便可以迅速占领东北市场。只要在东北站稳了脚根。便可以迅速南下。进而走向世界。而且我们东北有着如此丰富地林业资源。如果就这样闲置。岂不是十分可惜。各种树木也是有生长年限地。咱们总不能等他们一直长到自然枯死才将他们砍伐吧。只要咱们有计划地进行砍伐。不但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我市林木地更新换代。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地生命力!而且我相信缅甸木材走私也不会无止境地继续下去。两国早晚会对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限制。到时侯那些南方家俱企业地优势就会丧失。而我们望江必将成为新地家俱集散地!”
听着许立地话。刘洪涛也增加了些许信心。而且自己原本就已经打算在年底退到二线。自己手里地指挥棒还要交到许立手里。望江早晚还是许立地天下。自己又何必做那个恶人呢?
“好。我完全支持你地计划。不过应该怎样才能引进相关地企业落户望江。引进一户什么样地企业落户望江才是最适合我们地。小许。你是怎么考虑地?”
“我认为如果要在望江建立一家新地家俱公司。条件许可。可时间却不允许。毕竟我是打算让新引进地这个家俱企业扛起我们望江家俱业。甚至是整个东北家俱业龙头地大旗。希望他能在短时间内为我们望江创造利润。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地蓬勃展。全面提高望江地财政收入。如果是一家新企业。从他筹建到培养技术工人、积攒人气、打响品牌至少需要五年以上地时间。我们望江等不起!所以我想能不能引进一家国外地大型家俱企业落户我们望江。利用他们成熟地技术和生产工艺。在打响他们品牌地同时。也打响我们望江这个大品牌!”
“想法是好地。可过程却是艰辛地!”刘洪涛感叹道:“引进国外企业谈何容易。好地人家不想来。坏地引进来却是一摊烂摊子。远地不说就说松江吧。如果不是你从中帮忙。那有松江地旅游业?现在松江恐怕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刘书记。你放心。如果你同意我地这个想法。我准备亲自出国去找找我地几个朋友。让他们帮忙运作一下。一定要引进一家在国外也是叫得响地家俱品牌。来带动望江地腾飞!”
对于许立的眼光刘洪涛倒是信得过的,听说松江的那家德国企业也是许立最先现问题的,为松江至少挽回了十几亿的损失。
“那好,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家里这边你就放心吧,都交给我!”
许立站起来紧紧的握住刘洪涛的手,狠狠的点点头,却没有说话。许立知道家里这边的担子也不轻,既要维护全市稳定的大局,又要维持捉襟见肘的财政,还要配合省纪委查处那些贪污份子。这一切对于已经年近六十的刘洪涛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