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投名状”

作品:《欲望之官途

    以前当叶明辉的秘书的时候曾经下乡检查工作也到过一些偏远的乡镇,但是东新的情况要比舞阳好得多,这次到了舞阳曲春江才感觉到当地经济多么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如此艰苦。而促使曲春江尽快动笔还要从一天到回坝村慰问贫困户说起。

    虽然说经过罗西京和曲春江的努力为板凳乡争取了修路资金,但是两人合计觉得不去慰问一下贫困户自己不出点钱也不合适,于是就和回坝村的回支书商量了一下,让他找户比较贫穷的农户去慰问慰问表达自己的心意。回富贵当即答应很快圈定一户人家准备亲自带他们去慰问。

    这天早上曲春江一早起来准备叫罗西京一块去回坝村,但是昨晚罗西京喝高了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起床,说是你代表一下就行了该掏钱我绝对不含糊。

    曲春江答应了只好带着买来的两斤猪肉、一袋大米还有两斤白糖,外加四百块钱坐上乡上一名干部摩托车冒着严寒向回坝村驶去。

    等到了回坝村村委会,支书回富贵早就在村委会等着,见到曲春江就让他烤烤火暖和一下过会去农户家里。现在正是早晨十点多,整个村庄还笼罩了一片薄薄的雾气中、在在回富贵的陪同曲春江上了一条小路沿着山沟向上爬去。虽然现在已经到了农村吃早饭的时间,但是村子里比较安静,只有个别农户家的烟囱冒起的白烟。回富贵告诉曲春江这才修路老百姓都很积极,凡是有劳力的基本上都去了工地,剩下的就是一些年迈的老人以及孩子。而马上要去的一家农户姓张,要了两个儿子都是都有病早早去世,只剩下孤寡两个老人。

    沿着山路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才在一个山湾里看到一户农家,等曲春江走近吃了一惊,住的算不上是房子而是一个四面漏风的两间土坯房,上面用茅草遮盖着。当曲春江走进有些幽暗的屋里顿时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只见在靠墙的地方摆放一个农村常见的大的圆形大竹编,两个年迈的老人坐在里面上面铺满了烂棉絮套。老人看见外面来人了啰啰嗦嗦就向往下来爬,被回富贵扶住没让站起来。

    “这到底怎么回事?”曲春江悄悄问回富贵。

    “唉,张老头家里没有到劳动力全靠吃救济过日子,穷的连张床的买不起,到了冬天天冷又没有力气去砍柴,一天就坐在竹编里取暖。”

    从透过从漏风的墙壁上照进屋里的光,曲春江看见了满脸皱纹的老人脸上茫然和无助的表情,赶紧自己心似乎被什么东西猛的抽了一下。

    虽然曲春江已经估计到回富贵会把自己领到比较贫穷的农户家里,但是依旧没想到农村还有竟然这样贫困的家庭。

    看着回富贵把曲春江带的东西放在的老人面前,用当地的土话给两位老人说着什么,两位老人的脸上的皱纹开始舒展起来,带有了一丝笑容。已经没有一颗牙齿的嘴里咕哝着什么似乎在说着感谢的话,曲春江将心一酸眼泪差点没有流出来赶紧走出了屋里。看到外面青葱的山林,深深的呼吸了一口冷空气曲春江的心情才平静下来像这样毫无劳力的人即便诗路修到他们房子跟前,也无法解决他们贫穷落后的局面。

    有了重生前国家一系列成功惠农政铂写一篇农村方面减负增收也不困难,曲春江在板凳乡熬了几个晚上一篇《关于舞阳县“三农“问题调查与思考》将近两万字的长篇报告出炉。文章介绍了舞阳县现在农村生活生产现状,提出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几步走的办法:显示取消从大集体改革以来的三提五统,改为征收农业税极其附加,经过几年的发展后,随着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增长,进一步取消农业税,并且给予种粮补贴等等,文中还特意指出像舞阳县这样的国家贫困县,在取消三提五统极其农业税,收入方面的缺口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

    这篇文章如果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后几年看去观点并无新意,只不过是将国家的惠农大政方针重复一遍而已,但是放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则有石破天惊之势,他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种粮必须上税的是传统观念,估计要引起一片议论。

    想到这里曲春江决定还是先让罗西京看看,毕竟他在政研室呆了几年,掌握了一些问题的深浅。

    当曲春江把写好的文章交给了罗西京,笑着说虽然是我一个人执笔但是这里也有你的功劳打算把你的名字也挂上去。罗西京也不客气拿起文章翻了起来,看着看着脸上露出吃惊的表情,不住的点头和弄得曲春江开始信心满满到最后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到底成不成。

    “小曲,你提出的观点新颖不过有些大胆!”罗西京看完以后沉默了几秒钟才回答。

    曲春江当然知道这些政策是二十一世纪才慢慢实施何况现在还是九十年代后期又是比较贫穷的舞阳县,于是笑着说:“虽然我的观点有些大胆,但是我相信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这些优惠政策会逐步落实。”

    “如果真这样,那么农民的日子就好过多了。”罗西京点点头这段时间也接触不少百姓,对于农村现状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不过曲春江也知道尽管国家实施了这么多惠农政策但是并没有根本改变三农问题,改变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过这些已经扯但远牵扯到更深层的理论以及国家政铂这就不是曲春江所能把握的。

    “小曲,这篇文章我建议你干脆到投到西岭日报算了,放到咱们处没准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罗西京突然建议到。

    “西岭日报?”曲春江脑海里回应出那个有些秃顶的主编余卫东和那个高个有些喜欢刨根问底的记者李胜男。如果让余卫东把把关这样或许效果更好。想到这里曲春江点了点头算是同意。商量完毕后曲春江给余卫东挂了长途电话,两人寒暄了几句曲春江就开门见山的说自己在舞阳下蹲点扶贫,了解了一些当地情况写一篇关于农村的文章请余主编把把关,然后投稿。余卫东也不客气笑着说你先寄来,空了我帮你看看。

    看到这事情已经搞定,顺便又给罗西京捏造了一个这才塞到乡门前的邮筒里。第二天曲春江想了想又给处里的何明云副处长寄了一份,算是自己来政研室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