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怎么对付

作品:《煤老板儿子的校园生活

    (缺打赏。要收藏)

    离开村医院之后,陈曾们去了赵晓芳家。人多目标大,不知道——屠宰场的人在暗中有没有注意他们的到来。

    赵晓芳家里,餐桌上,几小碟各种风味的农家小菜。最显眼的是摆在桌子中央的那盘半米多长的鲶鱼。

    围桌而坐。每个人都左手摊着一个小碗,里面盛的是白生生的大米,右手则持着筷子。当然除了左五,他是左撇子,左筷右碗。

    与北方不同,北方更多吃的是面食。噌噌噌刀削面的声音。

    鱼。大米。——应了一个四字的词语,“鱼米之乡”。

    好香!

    郑阳走到哪里都宾至如归,无拘无束。他吐掉鱼刺,了一下筷子头,咬着下唇,把屁股翘起来,隔空了凳子,姿势特别难看。他当然不是要放屁。他伸出右手,探够地伸向碟子里的鱼。他的目标是鱼的眼睛,筷子头在鱼眼眶里撬来撬去,终于挑出了白色的骨质鱼珠,他嘿嘿一笑,对旁边正用一种“怎么这么没家教”的'瞅'和'鄙视'的眼神看着他的八儿,挑了挑八字眉说道:“哥低度假近视,鱼眼有治疗眼疾的功效。”然后赌气地哼了一声,舌头伸出来一卷,筷子上就什么没了,他喉结用力鼓动了一下,眉开眼睁,看着八儿的凳子,道“哥现在5.4的眼睛,一切于哥眼里都是透明的,你穿的是红色!”……

    赵晓芳坐在陈曾旁爆见此低低对陈曾道:“这个壮哥哥好诙谐幽默。”

    陈曾见惯不宫自顾自扒了口饭,嚼着把自己此刻的想法说出来:“屠宰场是给菜市场、小饭店低价出售死猪肉的,大型酒店应该不会买死猪肉,这个便宜他们不敢贪;另外,我怀疑现在街上卖的烤肉串,就是死猪肉。平时吃的肉包子,说不定也是。但是,这里面有几点我们应该思考。他们一般从哪儿收购死猪呢?河里打捞?从个人手里收购?从晓芳叔刚才的话中,屠宰场房里堆着很多死猪,我在想哪来的那么大的收购源?是不是布及的范围很广,已经不只是镇内,甚至不只是县内,甚至出了市?还有,收购这项任务由哪个人负责呢?是不是有里的人也悄悄投资这个产业?如果有投资,那么,那个人是谁?或者那些人是谁们?”陈曾摇。

    见陈曾说话了,所有人都认真听着。大家都在思考陈曾说的这几个问题。

    大家哈哈大笑。

    陈曾收了笑容,转而严肃道:“赵伯父,你知道屠宰场的三个老板中,是谁负责收购死猪吗?”

    赵农夫道:“这个我知道,是外村的,和你一样,也姓陈。叫陈世飞。”

    话说。

    陈世飞开着一辆灰色越野轿车,一上午在三星村外很悠闲的晃荡。现在事业做大了,他的任务也很轻了,以前刚开始贩卖死猪肉的时候,创业初期,非常辛苦,他每天开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一村一村,挨家挨户的去询问地收购死猪,价格非常低,一斤一块甚至八九毛,而正常猪肉最便宜也一斤9元!这中间有惊人的利润空间。能挣大钱的都是胆子大的和吃得下苦的。虽然违法,虽然辛苦,他都咬牙坚持去做了。因为人单力薄,他那时候一天最多只能收到八九只死猪,有时候都是白跑一趟,误闯误撞,一个村里都没一头死猪。但是,有言曰,“退缩见英雄”,所有的人面对辛苦和困难都退缩转行,那么最后留下的那个人,一定是英雄或者成功者。陈世飞熬下来了,苦尽甘来,他认识了很多的人,路子光了,猪的来源也大了。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一,以前他交往混的人,有了死猪后会主动联络他。二,有的人也像他一样出去收猪肉,收好后,以较高一些的价格(1.5元或者2元),大批转卖给他。

    于是他的货源就大了。于是,他,董建鹏,另一人——三个人合伙在董建鹏的村里(三星村)建立一个大型屠宰场。他负责货源,类似‘后勤’;另一人负责记账,类似‘内务’;董建鹏则负责外销,类似‘前线’……

    电话铃声响起,陈世飞接起来。他笑容满面:“好的好的。你沿着公路继续赚我在路边等着你们。”

    是货车司机打来的,拉着一车死猪。找不到三星村,向他问路。是运给他的。

    陈世飞挂掉电话后,从车里出来,他现在穿着名牌衣服,将军肚,一看就像个老板。他在路边撒了泡尿,看着路的远方,等待着货车的到来。

    而他的身后,三星村的村口,几个男人朝这里走来。带头的是个嘴巴很小,眼神很冷的年轻后生。

    年轻后生左手插兜,右手指间夹着根烟卷,气势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