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融合光复会

作品:《民国战神

    西北经过近七年的发展,民生大有改善,秋瑾在刚西北时便已从各个方面感觉到了。

    尽管在西北,表面上的繁荣程度不如日本,例如娱乐业,以及服务于上层阶级的场所,以及一些商业场所的装修门面,表面上看上去都不如日本。但西北却胜业林立,实际上比日本要繁荣得多,民众生活水平已超过了日本。

    西北老百姓多是从外省移民进来的,这些老百姓来到西北后,都吃饱了肚子,子女也都可以上学。不似日本,一大群日本人在那里节衣缩食。

    西北能将民生迅速超过日本,首先是资源丰富。日本小岛国没有资源,如棉花种植业,日本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不多,棉花多是靠进口。西北却有最好的棉花种植环境,棉花产量年年上涨。

    再则,西北有先进工业技术,这使西北的工业生产力比世界各国都要脯只舒模暂时没那么大。在农业上同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尽管耕地没那么多,但是西北通过垦殖公司向其他省份的扩张,将很多外省土地也用上了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并且西北有足够的钱进口粮食。

    至于肉类,西北牧场很多,不缺肉食。加上西北集团开设养殖公司,在进行大规模的肉鸡、肉猪、牛养殖,肉类供应也是一天比一天多。

    在吃穿方面,西北民众确实不输给日本人,平均生活水平比日本民众要高得多。

    至于表面上的装饰等等,以及高级消费场所,西北集团暂时没有刻意的去发展,西北大地还处于一种比较朴实的状态之中。

    西北财团的成员,此时想的是如何将工业做强做大,而不是想着如何去花天酒地、穷奢极欲。再则西北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因此表面上看上去自然不如日本繁荣。但是西北,每一天都在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1908年,随着各项建设项目的动工,整个西北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只要有把力气都有工作。在人力市场上,劳动力几乎被抢疯了,很多用工单位已经开出了一个月7块银元的‘高工资’。

    西北集团此时已经全力扩大生产的状态,生产线正在急剧扩充,特别是轻工业产品,由于《丁未北京条约》的签订,以及英国与西北在私下达成和解,西北已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向各省输出。

    另外在对外出口方面,1908年的世界经济局势很良好,各国商品消费市场比较繁荣,在这样的国际市场带动下,西北很多商品的出口都非常畅销。

    西北此时已吹响了收复本土商品市场的民族号角,所有工厂在战争一结束,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生产状态。很多工厂因为订单多得排不过来,甚至是三班倒的进行生产。

    同时工厂的建设,以及发电站、道路等方面的建设,也在大规模的开工。

    西北集团大量进行投资,而西北商人及民众同样也在投资,他们通过兰州证券交易所,完成投资。西北集团也靠证券交易所实现融资。

    尽管西北的股票投资逐渐兴起,但噬票价格并没有被炒到离谱的价格,而是维持在了一定的合理价格上进行波动。

    在西北,沈凝云当初在成立证券交易市场时清醒的意识到,此时西北金融市场完全不具备掠夺外部财富的能力。因此证券交易市场更主要的作用,便是实现内部融资,是以融资为主要目的,而非是以敛财为主要目的。

    所以西北证券交易市场在西北集团的控制下,股票价格都处于一种合理的状态,即长期持有股票都有一定分红,可以在若干年内收回成本及利率。

    西北证券交易所还有一个规定,那就是非西北公民,不得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只能购买增值股票。也就是说,该企业在未来一定的时间内是否会增值,如果增值了就有钱,如果还贬值了,那就被套牢。

    这样的规定,把外资死死挡在门外,也就不给外资任何在西北进行金融掠夺的机会,只有西北民众可以持有的情况下,西北民众通过股票,每年可以拿到一笔企业分红。

    西北的企业,最大的股东就是西北集团,同时又团结了大量的地主、商人,将其资产入股,工人则以工资买入股份。

    靠着这些投资,从而产生了很多中产阶级。

    秋瑾听完郭士铭的一番话之后,突然觉得之前的想法太过肤浅,眼光过于狭隘了。

    是啊!真的只需要一场革命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民族与国家的复兴与崛起,是一个长路漫漫的过程。

    “但是,只要我们去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这个目标,因为我们西北已经有了工业体系。不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我们不应该让那些年轻的学生去送死,包括秋瑾同志你自己。因为那些年轻学生却是我们大汉民族崛起的希望与栋梁,他们也许可以成为学者、工程师、发明家,或是实业家、经济学家等等,最不济也能成为一个文员。当前我们大部分人民都是没有文化的文盲,这些学生是民族最宝贵的财富。而革命应该由军人去完成,我们西北军人都具备推翻满清的革命精神。”郭士铭接着指出当前光复会发动革命的问题。如果是在原定历史上,没有这些学生,以及那些会党所发动的革命,那么就不可能推翻满清。但此时西北的崛起,已经不太需要那些学生那么拼命了。

    “那我们怎么办?只有等待吗?”秋瑾不解的问,郭士铭继续回答道:“不是等待,而是奋斗,到西北来为民族崛起而奋斗。将那些青年学生投入到工业生产、基础建设、科研创新等领域当中去,让我们的民族力量不断的加强。人类无一些动物的灵巧,也无虎豹熊狮的凶悍。为什么人类能够成为生灵的主宰?因为我们懂得运用智慧,我们懂得团结与分工。

    同样的,当前世界的国家与民族,就像是一个残酷靛系,不是这个民族压迫或屠杀另一个民族,就是那个民族压迫或屠杀这个民族。而大汉民族作为一个衰弱得被世界各国欺凌的弱小民族,要想成功的崛起与复兴,就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就像是一艘战列舰,它必须有各个部位和各个零件,每个零件各司其职才能使战列舰战胜风暴与敌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正确的分工,把自己当成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尽管不起眼,却能不断的为民族发挥作用。”

    一番谈话,让秋瑾彻底的怀疑之前的革命方针。在强烈的迷茫中,这场会面也结束了,秋瑾回到了酒店,静静的思索起来。

    结果发现她所推崇的流血主义,确实是错误的。西北才是民族的希望,应该让那些青年学生,来到西北去发挥他们的才能,为民族的崛起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天,郭士铭又要求秋瑾去参观西北工业,秋瑾欣然答应,跟着郭士铭参观了张掖钢铁基地。

    “这是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年产钢铁已达到了120万吨,而日本八幡钢铁厂,如今的产钢量还不到20万吨。光是这一个钢铁基地,就比日本多出了六倍的钢铁产能。再过三年,西北钢铁产量则将暴涨到440万吨,将与日本彻底拉开差距。到时候日本士兵打一发子弹,我们的士兵可以打十发子弹。日本炮兵打一发炮弹,我们可以打十发炮弹。加上我们有纪律严明的陆军,打败日本完全不是问题。”

    秋瑾看着那一排排的大烟囱,心里很是澎湃,但也感觉西北的目光非常长远,所追求的也是真正的民族崛起,并付诸了行动。她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参观了张掖钢铁基地后,秋瑾匆匆告辞了,她再一次返回了江浙地区,回到江浙动员光复会成员前往西北学习。

    学习日本已过时了,日本并不值得学习。到西北参观了之后,秋瑾已经明白,日本强大的外表下,实际上很脆弱。西北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强大,但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击败日本的能力。

    这一年,在秋瑾等光复会骨干的动员下,有近万名江浙学生前往西北学习,西北可谓做了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救出秋瑾的回报率高得吓人,上万名学生,对于西北来说绝对是一笔无比可观的财富。

    此时的西北极为重视教育,经过西北的高薪聘请,西北已经逐步的集中了大部分的高级学者。同时还聘请了很多外籍教师,那些外籍教师主要是教数理化方面的。

    西北师范学院规模非常大,师资力量一批接一批的培养了出来,使西北的义务教育有了足够的师资。

    西北的教育模式方面成本较脯但西北从不吝啬这方面的投入,此时的要想崛起,就绝对离不开教育。

    光复会成员因为大量来到西北,与西北炎黄会产生了交流之后,双方因为观念非常类似,因此慢慢走向融合。

    光复会的理念与广东革命党是不同的,光复会认为革命实际上就是改朝换代,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指本质。就表面的制度问题,光复会并不纠结什么帝制与民主。这与炎黄会是相同的,所以光复会并不会冲击西北的统治地位。光复会这样比较有涵养,也较为成熟一些的革命党派,是西北可接受的群体。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光复会不够浅薄,所以无法与孙大炮那群人争斗,因为越简单的东西,往往是越具备竞争力的。君子也是斗不过小人的,正所谓人至贱则无敌,光复会的消亡,并非是没有原因的,正如后来的北洋一般。

    西北的统治阶级,也是有足够涵养的。但西北的竞争力,则在沈凝云的引导下,紧抓暴力手段。暴力,很多时候是最简单的。很多时候,它能摧毁一切抵抗。暴力可以摧毁敌人,西北又用正气统御暴力。

    何谓大道?不过一阴一阳尔。正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西北的这种模式,何尝不是暗合大道。作者钧申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