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血火之章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三段战线上的拉锯惨烈而凄厉,交战距离也从一开始的16000~18000码,打到了11000~12000码——没办法,谁让英德双方的战列舰,在暴风雪天候下舰体稳定性仍然大减呢,为了提高炮击的效率,在接战中逐步缩短距离以图在天黑前分出一个大体上的胜负,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迫切需求。

    北大西洋的高纬度海区,4月下旬的白昼可以持续到晚上7点多,也就是说,从交战开始的那一刻,双方就注定只有1个半小时的白昼炮击机会;虽然在太阳降落到海平面之后,黑夜会让炮口的火焰更加明显,对于战列舰之间的对炮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快速突进进行敢死雷击任务的轻型水面舰艇来说,夜晚是一种更加优良的作战环境——哪怕雷达在夜间依然可以指引战舰炮击试图靠近的驱逐舰,可是雷达却没有办法观测到来袭的鱼雷,让闪躲远程鱼雷攻击变得更加困难。这些都会给战役带来更多的变数,而自信满满希望优势结束战斗的一方,肯定不会希望面对这些变数。

    在‘前卫号’和‘先锋号’率先遭到德军3艘‘俾斯麦级’集中打击失去大部分战斗力后,西段的交战恢复到了‘俾斯麦级’和‘狮级’3对3的对抗中,英国人的‘狮级’虽然各方面纸面性能仍然比经过维勒安。蒙斯克指点强化后的‘俾斯麦级’弱小不少,但是在重点防御这一点上,狮级16英寸的表面硬化装甲已经和俾斯麦不相伯仲了。

    将近一个小时的相互炮击,总的来说英军3艘战列舰各自有中弹5枚左右,各自损失了一部分火力和上层建筑,其中‘狮号’因为司令塔连同主舰桥一起被炸烂,失去了主要观测、通信设备和全部雷达,‘蛮勇号’前主炮塔部位遭到密集攻击,也失去了全舰三分之二的火力,所幸‘狮级’强大的主装甲带扛住了大部分攻击,没有让任何一艘‘狮级’失去动力。

    德国人方面对阵的三艘‘俾斯麦级’中,‘提尔皮茨号’是三舰中运气最好的——它的对面,正好是最先损失了大部分火力的‘蛮勇号’,所以‘提尔皮茨号’居然幸运到在将近一个小时内毫发无伤的程度;而‘俾斯麦号’和‘罗恩伯爵号’除了一开始遭受过‘前卫级’数枚15英寸炮弹的打击外,还各自中了两三枚16英寸英制穿甲弹。

    与西段势均力敌的战斗相比,东段的战斗对德国人来说要凶险的多。因为在这里,2艘‘兴登堡级’要面对的是8艘美军战列舰。这8艘战舰全部拥有三座三联装16英寸主炮,从火力威慑上来说,对‘兴登堡级’都能构成一定的威胁,起初吕特晏斯上将试图挑出皮薄的‘北卡罗来纳级’优先干掉——这也很符合那些在对方同时拥有纯DPS和DPS和MT的战舰时,优先解决纯DPS的思路。可惜最终因为难以分辨‘南大可他’和‘北卡罗来纳’而作罢。

    因此在一个小时的对轰中,一开始的半小时内,德国人事实上是盯着南达科他级中的‘印第安纳号’和‘阿拉巴马号’对轰,而‘兴登堡号’和‘鲁登道夫号’则是分别顶着2艘和6艘米国战列舰不间断的猛轰!

    蚁多咬死象,米国人的战舰就算再不适合高海况作战,在每分钟对着‘鲁登道夫号’砸击100发16英寸炮弹的情况下,半个小时就是三千发炮弹,美军各舰除了此前在和‘沙恩霍斯特级’躲猫猫的过程中被炸烂了不少雷达和观瞄设备的‘依阿华号’交了白卷之外,其余各舰普遍获得了千分之四的平均命中率,其中四艘‘南达科他级’依靠着本身宽阔粗短的稳定身形打出了千分之六的水准,拉高了平均分。

    也就是说,‘兴登堡号’在半小时内挨了4枚1200公斤级的16英寸炮弹,‘鲁登道夫号’则足足挨了11枚。

    将近8万吨级的‘兴登堡级’主装甲带经受住了这个严峻的考验——米国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击毁了‘鲁登道夫号’一侧的全部副炮并炸裂了烟囱、机库,可惜主装甲带覆盖的要害区域,没有一次被16英寸炮弹击穿过。

    德国人不是吃素的,在同样的时间里,那两艘‘南达科他级’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米国人在设计‘南达科他级’和同等防护水平的‘依阿华级’战列舰时,确实是按照抵御16英寸穿甲弹攻击的水平设计的——可是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假想交战距离在20000~25000码的情况下,而不是12000~14000码。随着交战距离的缩短、德制底部凹陷弹丸对空气阻力减速的抵消,在这个近距离上,‘南达科他级’的防护就不一定够用了。

    因为混乱米国人仓促之间只起飞了不足100架护航战斗机,此外空中还有七八十架战斗机是此前一波任务中起飞还没有着舰的,滞空时间普遍超过了2小时,到了这一刻也顾不得油多油少只能是硬着头皮返身接战了——在德国人撤走的时候,这些飞机中的绝大多数都因为燃油浩劫掉到了海里,所幸因为就在己方舰队上空,而且油尽迫降好歹容易控制,所以这批海航飞行员好歹被救了回来。

    德国人前来袭击的机群可谓事注一掷,除了留下两艘航母的舰载机作为自卫力量外,德国人出动了将近400架的作战飞机,其中FW-190G这种对军舰威胁最大的俯冲轰炸机占了将近一半的规模,另有70余架扮演鱼雷攻击角色的ME-410T双发作战飞机。

    激荡碰撞的机群,如同热餐刀插进黄油块一样利索。

    ……

    “航母舰队在驶出暴风雪云层区域,对执行雷达飞艇歼灭任务的舰载机进行收容作业时,遭遇德海军航空兵袭击!现已紧急转移阵位静待天色全黑。

    ‘列克星敦号’航母被7枚鱼雷击中,航空燃油库殉爆当场沉没?‘胡蜂号’航母被击中SC1400航空炸弹1枚,SC500航空炸弹3枚,失去战斗力?‘长岛号’护航航母与2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一并遭到击沉?”

    拿在金梅尔上将手中的电文,只是区区一张白纸,可是上面承载的内容,实在足以令人振聋发聩。而且寥寥数语,就可以烘托出德国人进攻之精准、时机之巧妙。

    这仗不能再拖下去了!暴风雪可以持续数日,但是终究是会散去的,如果德国人掌握了空中优势,而自己又没能在此之前强行突破德国人的战列舰分队的话,灭顶之灾就会扑面而来。也许,利用这个夜晚和德国人拉开距离才是王道——德国航母为了收容出击的舰载机,肯定不能追击而来,而是必须呆在暴风雪云团的边缘地带,因此德国战列舰队肯定也不敢在自己撤退的时候追击,否则就会有护航兵力脱节的危险被自己趁夜浑水摸鱼。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撤退的话,已经彻底失去战斗力的‘前卫号’和‘印第安纳号’的命运会如何?它们能够跑得掉么?英国人两年前面临过的选择,现在又要面对一遍了,先撤退的一方,就意味着放弃战场上那些失去战斗力的战舰。

    “长官,尼米兹将军第二封,请您查收。”

    犹豫踌躇之间,尼米兹的第二封命令接踵传递到了金梅尔手上。

    “保存实力,保证舰队的存在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