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家破 二 【求收藏】

作品:《天涯契

    寒萧沉睡了一年多,体内冷热交替使他一直饱受煎熬,还好他本性就是坚毅之人,虽处于迷糊之中,仍然没有放弃求生的意志。

    这天子时刚过,体内突然变得燥热,如是一个灶头般,热气在封闭的身子里是越聚越多,使他苦不堪言,时间一长,全身血液如锅中的沸水滚烫不已,好似五脏六腑吞了一团岩浆。

    就在热的快要炸裂时,一道身影急跳房中,来人正是那天夜里的农家人。此时的他还未到床前,阵阵热浪却是迎面扑来,便是一声惊呼,二指急忙扣住寒箫的脉门。刚接触,热气如火苗一般撩起,指尖顿时烧痛,惊骇中他急忙将内劲附于指尖:脉象早已乱成一团,而且,混乱之中,还有一股内劲流转不息。”原来寒箫虽然昏迷,对于武学一途过于痴念,居然在不知觉中自行呼吸吐纳,几乎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无一间断,以至于如此年纪内劲已经颇为不俗。

    农家人不敢再耽搁,二指急点会阴,口含内劲,一声呼喝:“寒箫,醒来。”寒箫的意识处在熊熊焰火之中,耳边突然传来一声龙吟虎吼,心中一颤,缓缓的睁开双眼,张口即。

    农家人见他回醒,双手快速的卸下包裹,哗啦一声,将巴掌大的白色寒玉全数倒在他身上。此物一出,房间内立即充斥着一团冷意,寒气刚腾起就如被捅的马蜂窝争相钻入他体内,一道传出,那如烙铁一般的身温乍暖还寒,热力回缩到体内,与紧逼的寒气激斗起来。

    寒萧在关键时得到寒玉相助,赤红的双眼渐渐清晰,见眼前站立一人,定了定神,痛呼:“大,大叔是你?”此人正是两前年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青松子。

    两年前青松子处于无奈,借寒箫之手,把身上的“藏宝图”当着寿礼送于阁老。摆脱追敌,又绕了一大圈,然后再回到阁老家中悄然取走东西,直到后来才得知寒箫被此事所牵连。因为几句话就连累上这孩子,青松子的内心实属难安,虽说两人相识不久,但是情谊已经根深,所以暗自回到卧龙谷,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一边收集寒玉一边为寒箫温养体内极冷、热气息。

    此时青松子见寒箫已经清醒,赶紧说道:“还记得大叔对你所说的哪段口诀么?”见寒箫点了点头。他又说道:“现在你体内的阳气已经沉寂,死气渐生,阴阳倒转之下本身已经瘫痪。现在大叔以内劲作引导,你摸索着这道契机,慢慢将丹田之中的炎热抽出来,运行一周天,再度回去,以此来激发你体内的二气运转,知道么?”

    寒萧应了两声,青松子赶紧将他扶起,一手紧贴丹田,一手放于后心,朗声念道:“天地分阴阳,‘善补阳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全化无穷……一呼一吸之间,皆含此理……吐息凝气,心身合一……

    内劲缓缓导入寒萧靛内,立即分化为五股,向着四肢以及胸口渡去。刚开始,寒箫将意识遍布全身,感觉契机处处都是,刚要意境相融时又无从下了口,不知道往哪里契合才是最好,心里甚是着急,时间一长痛苦蔓延至周身。

    青松子早已将寒箫的情况摸清,此时的他更是焦急。契机不是说懂就能懂的,那一种理解性的东西,懂就是懂,不懂你怎么教都很难拿准,加上寒箫对于武学从未有过接触,等于是现学现卖,而且连现学四字都还谈不上,只能凭着自身去摸索。

    青松子的第一遍口诀已经念完,立即说道:“不要慌乱,先将糟乱的心绪平静下来,用心去体会口诀,逐字逐句拆开来理解。”说完第二遍口诀启于口。

    寒箫慢慢平复心情,尽量不去搭理身上的痛楚,随着青松子的梵咏,心随字动,字随意解,逐渐将身心融入到字境之中,待得心神入定,慢慢的就将口诀所含的字意理解个通彻,可是依然无法抓住那一丝契机,气恼之下还以为理解的不够通透,顺着不行,那就倒过来理解,刚上口,便是一股难以言明的感觉涌上心头,寒箫大喜,他知道契机就在眼前,数次摸索,终于把握要领。

    原来青松子的运行脉络是先出丹田,然后气走全身,通四肢再回丹田。但是寒箫全身都是炽热,气往何处赚怎么赚无形之中使得他无计可施,现在他将呼吸吐纳之法倒过来,两者之间可谓是天地之别。寒箫赶紧根据字义,以身为气,经脉塔桥,丹田为容,作为要旨,然后纳气入口,气分双流……流转任脉……逆袭泥丸……冲三关……激斗通尾……平于会阴……回缩丹田,刚好与通喉,填腔,入脏,过腑,流丹田的另一股气流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周流循环,比青松子所说的多出一个周天。

    随着奇热逐渐减少,寒箫体内的阳气渐有起色,没多久,炎气全被导入丹田,周身的痛楚再也感受不到丝毫,心境之中顿时如龙腾云癫,凤游九州,说不出的心旷神怡。虽然身体表面已经烧伤,略有疼痛,但与先前的烧痛相比,已是微不足道。

    青松子正在想办法如何帮助寒箫,突然发现炎热在他身上几个呼吸就没了踪影,顿时张着嘴,半响后,才愕然问道:“小子,你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你会“周六虚”?”

    寒萧睁开双眼,疑惑的说道:“大叔,我哪里会劳什子“周六虚”。”

    青松子一脸的不信,道:“那你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将全身的炎热导入丹田之中的?”

    寒箫挠了挠头,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做到的,刚开始用你所说的方法,运行炎气,身体变得更加难受。无意之中我将口诀倒过来理解,运转之后,居然有用,然后,导着……导着……醒来就成了这样子。大叔,你说那个周六虚是不是易经里面的卦气论?”

    青松子前一刻算是震惊,这一刻却是骇然,心想:“自己打十余岁就练习五行之中的行水诀,到如今演练不下万千次,从未想过要将这口诀倒过来运转,如今被一个孩子道破,心里百感交集。”现在又得知这孩子知晓易经,心里欢喜的紧,赶紧问道:“你也知道周六虚之说?"

    “以前每次做错事情,老爹老让我抄的就是这个,久而久之就上了口。寒箫干笑两声。便念道:“阳气显阴气,为藏。阴气显阳气,为藏。故有孤阴不长,孤阳不长之说,阴阳二气相交相合,名为周流。“六虚”指的是气:它是借卦象而定空,称为天地定位,经过六次演变成象,从而在六个方位产生“生、克、制、化”。卦气交合,也同样产生,“生、克、制、化、”其中就演释出阴阳二气的“生、化、返”,得气机规律,两者合之就是“周六虚”。

    “甚好!甚好!”青松子面色一喜,说道:“其实,大叔的宗门便是以五行命名,所以本宗的要旨就是仿天地之息而立,运五气而行。”说完见他双手上下起伏,一层如波似水的柔力弥漫在两臂,右手摆动,在上身游成一圈,霎时奇妙炫目。见寒箫一脸乍然,青松子开口说道:“这就是五行中的水劲,数十年来我只练得其一。”

    寒箫由喜转思,扶着额头说道:“五行宅本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故谓之行。如果这是水劲的话,那肯定也有其余四劲。咦!大叔,你是不是想通过我那倒转纳气之法,摸索周六虚的运行门路,欲将五行聚在一起,使之永不止息?”

    青松子一阵惊讶,没想到话到中途居然被他猜了出来,不仅叹息: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如果倒退三十年自己那会想到这些。开口说道:“你说的对,五行不仅存在于天地,而且还藏于人靛内: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一脏一劲,所以大叔才敢有这样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在你炎气消失的那一刻激动的失了态,还以为你找到了“周六虚”的心法。回头,见寒箫呓语不断,青松子猜到他定在思索其中的奥妙,欣喜之下,收势不住兴致,说道:其实我辈中人,外炼皮,内炼气,既然是与气相关,那就逃不脱六虚的范畴,你要记着:天地之气以六虚为引,窥其万化演变及周天循环过程,掌控阴阳、五行的“生、化、返”,得气机规律,以藏为器,纳阴阳五行于体内,周流循环,永不止息

    青松子说道这里,语塞顿住,心想:“要做到归阴阳,聚五行是何其的难,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回过身,瞧见寒箫已经入了定,已不再多说,任由他独自思索。

    没过多久,青松子突然惊醒,赶紧看向寒箫,见他胸口起伏不断,口中急促呼吸,顿时暗骂自己不应该随性而为。一声吒喝,声音如黄钟巨响,将他从意乱之中惊醒,青松子这才放下担忧,温和说道:“孩子,以你现在的心境要想窥探一二,有伤心神,这倒是大叔的疏忽,等你修为上去之后再想不迟。”

    寒箫喘着粗气点了点头,想起刚才的感觉,背脊又是一片冷汗。没想到字意之中竟有如此奥秘,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彷徨入迷,要不是耳边传来大叔的呵斥声,此时还在里面打着转儿呢。吐气,抹了一把冷汗,忙开口说道:“大叔,我这就将炎气倒转归纳的感觉以及一些心得告诉你,好让你摸索出周六虚的心法。”

    青松子回头看了看窗外,此时已经四更,点了点头:“那好。”随即两人交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