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说道说道

作品:《回唐

    佛门众人铩羽而归,这次的佛、道两门的比试草草收场。佛门各宗先后下了王屋山,善无畏大师没有返回长安,而是会同惠达一起去了洛阳。随后道门中人也依次告别离去,随着这些道门之人离开王屋山,这次道、佛两门比试的详情开始流传开来。

    传出去的版本变成了司马宗师的诸位弟子力战整个佛门,玄静道长已然位列宗师之位,司马承祯新收的关门弟子玄清舌战群僧,众弟子力退强敌。这倒是道佛两门中人谁都没有料到的事情。玄清在这次的事情之后成了道门之中不世出奠才,声名日隆。小小年纪便有了些许成名的烦恼了。

    “我哪里是什么天才,这真是以讹传讹了。你没见这两天竟然陆续有人上山,并不是拜访其他师兄,倒数来见我,怕是把我当猴子看待了吧。”李清埋怨道。

    这时候李清正在清虚观玉真公主这里喝茶,闲聊起前几天的事情时抱怨道。

    “小小年纪,谁让你爱出风头,当日倘若你不去与那智藏和尚辩论,又有谁会来打扰你。再说这样未必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对于我们王屋山或者是道门都有好处的。”

    玉真公主看着眼前强说愁的李清笑道。然后想起那日李清辩论时的话,随口问道:

    “你所说的‘道迹’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么?”

    李清无奈,把当时的情况又跟玉真公主说了一遍。

    其实当日众人离开以后,司马承祯把李清叫至后堂也问了同样的话。当时的司马承祯却是对李清所说的道迹有些惊讶了。道门之中所谓“道”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些虔诚之人一生寻仙问道,最终不过是蹉跎一生,也没有见过“道”为何物。李清用简单的一个例子就让在场众人见识到所谓‘道迹’,这在道门中人眼里是大发现,而在佛门诸人心中却不大愿意承认这种事情,然而众人确实离不开这大地束缚,无论何人何物从上而落算得上是受‘道’之束缚了。

    司马承祯在后堂坐定,看着眼前诸位自己新收的弟子,虽说之前确实对李清颇多欣赏,在山上这段时间也知道李清聪慧异常,远胜他人,然而还是没有料到李清对道之理解会有这样的说法。司马承祯问道:

    “刚才你在前殿所说的‘道迹’是怎么想出来的?”

    “弟子之前曾想,如果人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际那该多好,只是从来没有见过人能飞向蓝天,后来见到很多学艺的人,虽然武艺高深,但最终还是会落在大地之上,终究是脱离不了这片土地,无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甚至于石头等死物都一样。这时候弟子就会想,又是什么让所有的事物都离不开大地呢。后来才知,万物之中有道,这‘道’以物体重量的形式存在,凡是有重量的物体都最终会落在大地之上。”

    这算是李清的胡诌了,然而依旧算是一个不错的解释,毕竟如果直接去解释什么万有引力之类的东西,就有些超前了。

    “这其中‘道’又是什么呢?”司马承祯饶有兴趣的又问。

    “为师之前也没有想到所谓的‘道’还可以这样理解。”司马承祯说道,

    “记不记得之前我说过玄清恐怕是有宿慧的话,只是若真有宿慧,那玄清所知道的这些东西在之前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师弟之聪慧,弟子颇为不如的。”李含光在边上谦虚地说道。

    司马承祯笑着对李含光说:

    “不要妄自菲薄,你也是我道门奠才人物,以后就要执掌我茅山派,切不可忘了宗师气派。你师弟并非一生向道之人,终究会回到世俗之中,我倒是很想看到他长大以后能有什么成就了。这些年道门之中藏污纳垢,玷污了我道门名声,以后这道门还可能要仰仗玄清了。”

    “是。若日后师弟回归世俗,少不得要与朝堂有交集,哪有在山上修行问道来的自由潇洒。”李含光道。

    “人各有志。日后玄清还需要你提携。”司马承祯道。

    “呵,师弟哪里用弟子提携,玄清最近可是常去玄真那里?”李含光笑道。

    “哦,这样想起来玄清从年龄上也可以做玄真的子侄辈了。”司马承祯说道。

    “玄真倒是很喜欢玄清。只是这辈分……”李含光小声道。玄真、玄清同拜司马承祯为师,算是师兄弟。这辈分倒是让李含光颇为犹豫。

    “哈哈,以后玄清回到世俗之间,辈分之事另当别论。”司马承祯笑道。对此倒是无所谓的样子。随后又问李含光:

    “高右监什么时候回去的?”

    “随尹观主、张道长等几位宗师一起下得山。”

    李清在玉真公主那里喝茶闲聊的时候,在神都洛阳的上阳宫,一场关于这次道佛两门比试抵论正在进行。作者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