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反躬自省

作品:《道破穹苍

    唐宋刚刚端坐不到片刻只听得见性池的水像是煮沸了似得,“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水汽瞬间弥漫了整个池子,雾气缭绕伸手不见五指,身旁的其他人自然也都看不到了,仿佛只有自己置身在一片水雾之中。

    身高不到七尺灯宋坐在石桩之上只露出以上部位,这池水此刻一沸腾就到了他的肩部,他就只剩下肩颈部分露在水面之上。池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唐宋的身体越来越热,肌肤开始泛红,心情也变得越来越燥。“这可如何是好?这见性池才开启还没一盏茶的功夫温度就已经如此之脯自己的身体已经快有不能适应的感觉了,池水如若是这般持续升温,我还如何在这见性池中参悟?”

    “对了,参悟!我进这见性池可不是在这傻坐着干等被煮熟的,此关的考核是看能否参悟武华道宗的练功心法和口诀的,这口诀在哪里呢?”

    唐宋恍然想到自己见性池之中的目的,便抬起头瞪大双眼四处观望,但此刻池中雾气氤氲,根本什么都看不清楚,那武华道宗修炼心法和口诀更是不知身在何处,这又不能下到池中去找,方才入池人家可是嘱咐过不得下石桩,负责视为放弃考核。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等等,方才想到了什么,”他心中正在快速思考时好像闪过一道灵光,似乎是自己忽略了什么,但又马上回想不出来。

    是了,是石桩,方才自己就是想到了不能下石桩心中似乎闪过些什么,究竟是什么呢?唐宋静下心来细细的琢磨,武华道宗的弟子告知不得下石桩,不能走入池中寻找。这,在这石桩之上就那几尺方圆奠地,四周尽是雾气,那以往考核的弟子他们是怎么参悟的呢?莫不是心法和口诀会自己飞出来找自己不成?唐宋好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却未能解开谜题。

    细想了一下自己应该没找错解开问题的方向,他脑海飞快地回想着来到这第二关的石殿所发生的一切,尤其是赵无极和武华道宗弟子所说的每一句话,他想这里面一定和石桩有所关联,一定会有自己想要的答案。

    唐宋从小聪睿脑子反应很快,一般别人想一件事时脑子刚刚开始转圈,他脑子就已经转了四五个圈甚至更多了。虽然他脑子不停地在思索想要找到答案,时间也在消逝,但这也只不过是他想到石桩的瞬间而已。再说池水的温度可不等人,依旧不断上升,虽不是十分烫但唐宋周身上下已然全都红了,但他依然一心浸在沉思之中,恍然未觉。

    石桩,石桩啊!对了!武华道宗的弟子在自己入池后说过不得下石桩不错,还说过其他和石桩有关的话,他又将那段话仔细回想了一下。

    “所有入池之人向前三步即可找到各自对应的石桩,石桩和水池四角的四根石柱还有池中之水皆有感应,你们可坐下参悟。上了石桩之后不论发生何种情况不到考核完毕或我等叫到你们均不得下桩,否则视为放弃此关考核,即时淘汰出局!我等在此负责指引照顾你们,同时也会监督和守护你们!虽然隔着池中水汽看不到你们,但你们胸前的半块儿玉牌和我等手中的半块儿与石桩彼此之间有感应,若是你等下了石桩我等皆会感应得到,即时便会让你等退出考核!切记若是身体坚持不住直接将胸前玉牌摘下即可,我等便会知晓尽快助你们出池,断断不可逞强!望你等好自为之!”

    时间过得不久加上唐宋记性好过耳不忘,那段话他记的一字不差,他将这段话记起的同时细细的品味。石桩,石桩在这段话里武华道宗的弟子共提到了五次石桩,其中有三句分别是这么说的“石桩和水池四角的四根石柱还有池中之水皆有感应,你们可坐下参悟。”

    “上了石桩之后不论发生何种情况不到考核完毕或我等叫到你们均不得下桩,否则视为放弃此关考核,即时淘汰出局!”

    “虽然隔着池中水汽看不到你们,但你们胸前的半块儿玉牌和我等手中的半块儿与石桩彼此之间有感应,若是你等下了石桩我等皆会感应得到,即时便会让你等退出考核!”

    对呀!他们眼下也看不到我,只是凭两个分开的半块儿玉牌之间的某种联系和石桩之间的某种特殊感应才能感应到我的存在,而且我刚拿到玉牌时分开的两块儿玉牌彼此之间并无反应,但是上了石桩玉牌马上就有了感应,想必是了!分开的玉牌和石桩之间定是有着某些特殊的联系,但这和参悟好像没什么必然关系吧!

    唐宋转念又一想还有一句呢,“石桩和水池四角的四根石柱还有池中之水皆有感应,你们可坐下参悟。”

    石柱,石柱,“嘶”,深吸了一口气,唐宋又把对象放到了石柱之上,赵无极当时是这么说的,“最后池内还有一处玄奥亦就是此关考核内容,见性池四角的柱体上留有我武华道宗初期修士也就是方才老夫提到的关于练气之前养气、导气阶段和练气以及筑基的基本练功方法、口诀和运行功法时导气、练气之时所行经脉道的指引图,可引导尔等如何行功运气,能领悟多少就要看个人的悟性、机缘和造化了。一个修道之人最后能修炼到何等境界往往要看这个人的机缘、个人努力的程度,但最为重要的还是看此人奠份和悟性。往年此关考核优劣立判,有天份极高者领悟颇多也有人一无所得,那就无法通过此关考核不能成为我宗弟子了,此关考的主要是个人修道奠份和悟性,因此得名‘见性池’!”

    噢!原来如此,唐宋恍然大悟!自己心中过于紧张又被环境所困,在雾气之中目不视物跟睁眼瞎一样根本看不到石柱,只是觉得池水不断升温心中恐慌就把赵无极的话丢到了九霄云外。

    其实人家话说的很明白“最后池内还有一处玄奥亦就是此关考核内容,见性池四角的柱体上留有我武华道宗初期修士也就是方才老夫提到的关于练气之前养气、导气阶段和练气以及筑基的基本练功方法、口诀和运行功法时导气、练气之时所行经脉道的指引图,可引导尔等如何行功运气,能领悟多少就要看个人的悟性、机缘和造化了。”

    石柱!石柱!看来这就是问题的根结所在了,石柱和石桩之间必有某种联系,而石桩和玉牌之间又有特殊的感应。

    武华道宗的弟子三番五次提到不得下石桩,自己只想到了会被取消考核资格,甚至想到池水之中或有危险,但却并未想到关键之处。为什么下了石桩就一定会被取消考核资格,玉牌又不得离身必须佩戴在胸前,而身体坚持不住直接将胸前玉牌摘下即可由他们带出见性池。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三令五申,肯定参悟须佩戴玉牌在石桩之上才能借助它们彼此之间的那种特殊感应用某种特殊的方法方能去感悟那石柱之中的玄秘,武华道宗的修炼心法和口诀必在那石柱之中,也只能用此方法参悟,定是如此!

    唐宋终于想清楚了其中关联所在,兴奋的同时有些懊恼,亏得村儿里人还老夸自己打小就聪明悟性好,能举一反三,自己也引以为傲,这到了见性池反应竟如此迟钝!

    见性池!这一关人家武华道宗考的就是悟性,自己的表现还真是有些丢脸!这成什么了,后知后觉?唉看来还是被周围环境所误影响了自己的判断,事前就没冷静的考虑,当局者迷,今后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冷静分析理清头绪,不要光看事情的表面要抓住它的本质,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吃亏呀!

    还是自己年轻摊上的事儿少,经验不足缺乏历练呀!

    唐宋用最短暂的时间做了反省,其实这事儿也难怪他,聪明归聪明,但他毕竟岁数太小还是个不到十四岁的孩子,从小跟在义父刘师远身边没出过远门儿,他才经历过多少事。

    此番考核是他人生经历中独自面对的第一件事,此时对他来说又是那么重要,见性池中的变化又很大有一定的危险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关心则乱”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他算是做得不错了。

    有些事情光听别人说自己不亲身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当事人的感受,能够亲身经历并及时的从失败当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得到启发,已达到质的飞越。这可是多少前人用血泪换回来的宝贵经验,人贵有自知反躬自省,从这件事上唐宋总结出了他这个岁数本不可能悟到的经验,他的心性又成熟了一分。只是强烈的自尊心使然,他不愿面对失败但却能够在事后冷静正视自己的失败并不断地从中获益。

    他却不知道自己不自觉的养成这个良好习惯在日后对他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必然有其长处,能发现被常人忽略的地方,并且暗地里不知比常人多下了多少苦功,这种人又岂能不成事!